聯系人:黃小姐
聯系電話:0755-25848978, 83738778
傳真號碼:0755-83738639
公司地址:深圳市寶安區西鄉街道寶源路深圳市名優工業產品展示采購中心B座1區五樓508號
Email:sales@sandat.com
郵編:518102
公司網址:http://www.sandat.com
2020年傳感器行業十大發展預測
2019年是中國傳感器行業發展迅猛的?一年,隨著中國?在新舊年份交際爆發出的疫情,讓紅外線體溫儀嚴重缺乏,2020年將迎來傳感器爆發的?一年。那么2020年傳感器發展趨勢有哪些呢?請看這一年的十大發展預測:
一、智能傳感器、MEMS傳感器成為企業發展重心
在結構型傳感器、固體型傳感器已經無法滿足數字化時代對于數據采集、處理等流程的高需求之時,智能傳感器、MEMS傳感器*近幾年都十分熱門,在微小型化、智能化、多功能化和網絡化的方向逐漸走向成熟。尤其是在2019年底,上海啟動打造智能傳感器產業基地,重點發展MEMS工藝,涵蓋力、光、聲、熱、磁、環境等多種類傳感器,這也標志著未來國內將在智能傳感器、MEMS傳感器領域發力。
二、傳感器與集成電路融合發展將成為我國傳感器制造重要趨勢
傳感器屬于集成電路的細分領域,但是區別甚大,傳感器的柔性化定制需求較大,并且研發周期較長,材料以及工藝較為復雜,大規模生產能力較弱。
在未來,通過設計工具、模型表達、可測性設置以及工藝整合等途徑向集成電路靠攏,可利用MEMS和集成電路Ansys、Candence定制仿真平臺的集成融合;同時,建立傳感器生產制造的IP模型,實現規模化量產;再而采用素質化測試方式,實現數模的機理轉化;通過利用這些適合國內國情的發展模式,實現傳感器從設計到制造的快速升級。
三、傳感器國產率將穩步上升
傳感器作為影響國內物聯網、工業4.0等產業快速發展的卡脖子技術之一,一直都是依賴國外產品。近幾年,政策、資本都在關注傳感器的發展,同時也涌現出了一批像奧松電子等一批國內傳感器上等企業,兼具研發、設計、生產到應用的完整產業體系,傳感器國產率將會穩步前進,根據統計,在2016-2020年期間,全球傳感器市場復合增長率僅為11%,而我國傳感器產業平均復合增長率達到了30%,這也是向全世界發出了高調的信號。
四、國內產業集群格局明顯 初步形成五大產業集群
早在2017年,我國傳感器產業就已經初步形成了長三角、珠三角、東北、京津冀以及中部五大產業集群。根據數據統計,長三角區域的傳感器上市企業占比38%,珠三角、京津冀、東北以及中部企業占比相當。
在工信部印發的《智能傳感器產業三年行動指南(2017-2019年)》要求中表示,“集中力量打造以上海、江蘇為重點的長三角產業集聚區”,同時,截止2020年1月,長三角地區已經聚集了50%以上的智能傳感器企業,在此大環境下,國內智能傳感器的中心無疑將落地長三角,而其他產業集群極有可能將會根據傳感器其他細分領域進行深耕。
五、CMOS圖像傳感器競爭將進入后續階段
由于車載應用、機器視覺、人臉識別和安防監控等物聯網應用的迅速發展,以及智能手機多攝像頭的普及,2019年CMOS圖像傳感器進入了市場急劇擴大的階段,而作為CMOS圖像傳感器的龍頭老大,占據50%以上市場份額的索尼主動承認自家產能不足。而搶占CMOS圖像傳感器市場份額將會是2020年有看頭的大戲。
六、環境類、光學類傳感器將成為重要**推手,技術市場局勢明顯
這次疫情*終讓人們逐步重視起環境類傳感器,加碼在環保、衛生、人體健康等方面的環境類傳感器應用,比如溫濕度傳感器、人感傳感器、空氣質量傳感器等等。在環境保護、人體健康、智能家居、智慧城市等方面加速推進應用。鑒于此,廣州奧松電子(ASAIR)2020年推出了集成式溫濕度傳感器-AHT20,它以3*3*1mm超小體積、I2C輸出標準、廣泛的應用前景和超高的性價比將為廣大下游終端廠商提供優勢選擇。
七、傳感器的定制化方案更深、更廣
由于功能以及應用場景等因素,傳感器本身自帶定制化特性。傳統的標準型傳感器已經無法滿足OEM的設計需求,同時也無法滿足終端用戶的偏好,在2019年,我們不乏看到一些智能手機廠商與索尼、三星等傳感器企業合作定制傳感器。
在物聯網應用場景逐漸向廣度和深度拓展,更多的功能和設計細節將會出現,具有傳感器的定制方案以及柔性化生產能力的企業會在未來獲得OEM廠商的青睞。
八、多傳感器融合技術風頭逐步顯現
為人熟知,多傳感器融合技術目前主要應用在自動駕駛和機器人領域,即使馬斯克在2019年,怒懟激光雷達又貴又雞肋,但是還是逃不脫自家超聲波傳感器、攝像頭以及毫米波雷達的組合使用。自動駕駛**性需要傳感器的冗余支持,以及多種傳感器協同提升容錯率,可以預見,在未來一段時間內,自動駕駛的多傳感器融合將成為市場的主流,進一步大膽預測,在可穿戴設備、健康檢測、智能家居等領域,多傳感器融合技術將會得到進一步應用和發展。
九、國際并購、收購案件增多
傳感器作為一個老牌行業,一直都位于各大產業發展的*底層。所謂圈內人看門道,正是由于傳感器是基礎的行業,其產業資源相當厚實。動輒幾十億美元美元的收購、并購可不是鬧著玩的,TE在2014年 17億美元收購MEAS,AMS在2019年46億歐元收購歐司朗、索尼1.55億收購東芝圖像傳感器部門,這些大宗收購案例都表明了大企業在數字化時代下,穩住自身的高市場份額。
在2020年,來自中國傳感器產業的大力發展,勢必將對全球傳感器企業的市場造成一定的沖擊,同時,在物聯網傳感器大量應用的當下,還沒有一家企業能夠在某個領域成為霸主。為了穩固自身市場份額,壓縮競爭對手的發展空間,更多涉足新形態領域,國際并購、收購案件將會持續增加。
十、傳感器與集成電路融合發展將成為我國傳感器制造重要趨勢
傳感器屬于集成電路的細分領域,但是區別甚大,傳感器的柔性化定制需求較大,并且研發周期較長,材料以及工藝較為復雜,大規模生產能力較弱。
在未來,通過設計工具、模型表達、可測性設置以及工藝整合等途徑向集成電路靠攏,可利用MEMS和集成電路Ansys、Candence定制仿真平臺的集成融合;同時,建立傳感器生產制造的IP模型,實現規模化量產;再而采用素質化測試方式,實現數模的機理轉化;通過利用這些適合國內國情的發展模式,實現傳感器從設計到制造的快速升級。